据日本NHK报道
日本政府4月13日早上召开相关阁僚会议
正式决定向海洋排放
福岛第一核电站
含有对海洋环境有害的核废水。
NHK新闻截图
目前多达百万吨的福岛核废水从何而来?
核废水究竟有何危害?
海鲜还能吃吗?
就让科普君带你一起了解~
01
百万吨核废水从何而来?
有什么样的危害?
2011年“3·11大地震”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因海水灌入发生断电,其4个核反应堆中有3个先后发生爆炸和堆芯熔毁,造成灾难性核泄漏。持续冷却堆芯的作业以及雨水、地下水流入反应堆设施产生了大量核污水,并在不断增加。
长期以来,福岛核电站的主营公司东京电力公司极力淡化核污染水的危害性。报道称,东京电力公司现在每天新增140吨“处理水”,估计到2022年9月将达到储存罐上限137万吨。
东京电力公司此前表示,经过处理,核废水当中的绝大部分放射性元素都可以清除,但是“氚”没有办法清除。他们会把废水里氚的浓度稀释到日本国家标准的1/40,不会对海洋造成污染。但此前媒体披露,即使经过处理,污水中也不可能只含有“氚”,里面还有碳14、钴60、锶90等放射性同位素物质残留。
和氚不同,它们需要更长的时间降解,并且它们很容易进入海洋沉积物,且很容易被海洋生物吸收。这些同位素对人类具有潜在的毒性,同时能以更长久和复杂的方式影响海洋环境。这些“核污水”储量巨大,一旦全部排向大海,对海洋环境和人类安全造成的可能影响仍然引发担忧。
02
核废水排入海影响有多大?
影响DNA?海鲜还能吃吗?
据NHK报道,日本政府不会立即排放核废水。目前的方案是争取两年后,从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一个指定场所开始排放。那排入太平洋的核废水会流到哪里?会对我国海洋生物和人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
据@中国三农发布&@新京报动新闻,首先日本太平洋沿岸海域将受到影响,特别是福岛县周边局部水域,之后污水还会污染东海。之后日本东海岸的日本暖流会将污水汇入北太平洋暖流,洋流会带着污水在整个北太平洋循环,沿岸国家和地区有十余个,不算中国,人口就已经是10亿量级的。而且,核废水会顺着洋流在北太平洋绕一圈,最后也会到达我国台湾地区附近。
新京报动新闻截图
从影响程度来说,这些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核废水和普通工业废水不一样,即使在海洋里扩散稀释,它们的半衰期依然有几十年、甚至几百上千年。这也就意味着,核污染不可能轻易散去,海洋生物会遭到辐射污染。动植物受到辐射,不少都会产生变异,有些还会大范围消失。
一家来自德国的海洋科学研究机构的计算结果显示,从排放之日起,57天内放射性物质就将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3年后美国和加拿大就将遭到核污染影响。
如果海洋生物遭到污染甚至毁灭,人类也会因为食用这些鱼类,将面临巨大的健康风险。环保组织甚至发出警告,污水中的辐射物会影响人类的DNA,下一代也很可能会畸形、残疾、癌变、夭折,而这种基因损害会持续数千年。
环太平洋是我国远洋渔船前往的主要渔场,最近五六年我国远洋渔获总量都维持在200万吨左右,几乎三分之二都是在环太平洋捕捞的。可见,整个太平洋的安全,与我国渔业息息相关。
03
核废水非排入海不可吗?
既然危害这么大,那就没有其他办法解决废水吗?
其实是有的。自2013年以来,日本政府对地层注入、排入海洋、蒸汽释放、氢气释放和地下掩埋五种处理后废水处置方案进行评估,考察了每种方案的可行性和可能存在的限制,包括持续时间、费用、规模、二次废物、工作人员所受辐射照射等。
2020年2月,ALPS净化水处理小组委员会发布的日本福岛核事故处理后废水处置方案评估报告结论认为,排入海洋与蒸汽释放都是可行的方案,其中排入海洋操作更为便捷,其他处置方案从经济性、技术成熟性或时间方面考虑较差。
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首席专家刘新华指出,历史上发生的核事故,如切尔诺贝利和三哩岛核事故,都是大气释放,没有发生过类似福岛核事故产生大量废水的核事故,因此,也没有核事故处理后废水向海洋排放的先例。
“目前,不存在由国际第三方机构对处理后核废水进行检验再排海的规定,也没有相关的检验程序和标准。”刘新华说。
刘新华建议,日本政府应采用去污因子高的废水处理技术和装置,对超标核素进一步净化处理,尽可能降低处理后废水中放射性核素含量;研究氚的处理技术,并及时公开研究进展和成果,如有可行技术应立即用于废水中氚的处理。
4166am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7月22日,位于景色优美、致力于科技创新的广东省深圳市。4166am有限公司汇集了众多专业人才,力求质量和服务的不断进步,为实现客户价值而努力进取。公司始终秉承着“务实、创新、高效、细致”的核心价值观,围绕自身核心技术,紧抓发展机遇,力争成为行业的领导者。